汽车构造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林贤坤梁兴华
(广西工学院汽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汽车构造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汽车构造;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引言
汽车构造是一门全面、系统地介绍汽车整体及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其工作过程,为后续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工艺学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做实验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开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教学改革的背景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材很难用立体结构图直观的表达汽车构造件,也很难用文字描述构造件的全部特征,这造成理论教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①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普遍重视不足;②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及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对其监控的难度大;③缺乏信息收集、管理和反馈机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得不到保障;④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人数少,造成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的不全面、不客观[1]。针对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汽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尝试,对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改革,作者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探讨。
3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
3.1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
根据培养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汽车构造科学和先进的教学内容。处理好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体现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1)精心策划教学大纲
立足于培养目标和后续课程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应用性本科教育及教学特点,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精心策划教学大纲,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汽车整体及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汽车构造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目标。
(2)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调整其教学内容。在注重本课程内容整体性的同时,处理好本课程与前期课程的连续性和后续课程的协调性。汽车构造的教学需要一定的前期课程作为铺垫,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需对涉及的前期课程内容作适当的回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同时,为保证汽车构造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对后续课程中详细讲解的内容,在适当的删减后,进行简要介绍。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汽车工业,不断有新的车型问世。因此,汽车构造的教学既要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广博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应把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的结构及时补充到其教学内容。
3.2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适当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汽车构造教学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2]。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的掌握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掌握所学知识和相应的思维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或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汽车方向的学生对汽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走上讲台,谈论当今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结构,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在争论和探讨中,理解和掌握整车及零部件结构的工作原理,增强学生对汽车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3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的好坏,对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型、挂图等教学媒体,限制着汽车构造的教学手段,从而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手段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次革命。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汽车构造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大量清晰的二维和三维彩色仿真和实物图片的展示,可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②各构件间运动关系的三维动画的反复演示,以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制作的课程录像的反复播放,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③减省教师课堂上板书和画图的时间,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网络教学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可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学生可利用课程,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同时,也可及时更新汽车新技术、新结构。通过网络教学,可让学生明确每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教学重点上,对教学难点内容可反复播放和学习。同时,开辟网上辅导、答疑、信息反馈栏目,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
4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汽车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相关实验的实践教学,对学生提高感性认识,增强空间概念,以及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规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汽车构造的教学,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实践和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实现创新的目的[3]。
4.1明晰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汽车构造的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汽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汽车构造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效果,需明晰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4]。
(1)提高实践教学的开出率
依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实践教学,细分实验项目,巩固理论教学效果,掌握各实验项目的操作规程及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增加实践教学的分组率
实践教学的分组率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分组率,就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指导的规范化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指导老师应对实验进行规范化讲解,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4.2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增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
实验室建设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实验室对汽车零部件的实际拆装,可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相对在封闭式实验室进行规定时间与内容的传统实践教学,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和利用,学生可自由组成实验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薄弱环节,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自己准备材料,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以及自己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5]。
4.3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实践的社会性
由于实验室资金的限制,因此,汽车实物的购买难于跟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接触汽车发展的新技术,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汽车构造,拓宽视野,掌握知识,汽车构造实践教学除了依托学校实验室外,还可利用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由于学生实训基地信托的是汽车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可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建设输送更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人才。
5结语
汽车构造,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复杂性与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对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汽车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通过该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满足汽车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新需求、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聪,钱字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2009,11:124.
[2]李刚,卫绍元,田国红.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4):117-119.
[3]邱卓丹,李春青.应用性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06,6:66,67.
[4]韩英.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09,5:41,42.
[5]桑楠.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19(6):82-84.
上一篇: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