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会论文

浅析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

发布时间:2022-04-22 10:56:34更新时间:2022-04-22 10:56:34 1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财务会计新制度的方针政策,给财务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影响力,贯彻党中央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势必要将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财务审计重视度,完善和优化财务会计制度,在保证正常开支的前提下,降低铺张浪费的现象,确保事业单位在未来发展中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更好地运营。

浅析新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

  1. 建立独立的体系。早期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会忽略突出市场经济的特点,造成事业单位屡次改革成效不显著,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推进实施。通过总结以往经验,可以得出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想要有所转变,就必须在自身体制上下工夫,建立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优化。即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度的建设,对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

  2. 财务会计记账方式。一般来说,财务会计记账的方法有单式和复式两种。但在具体执行中,更多时候并没有按照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对相关的职责和义务进行完善与优化。而面对这种情况,第一,要对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进行调整;第二,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记账规则和财务账目制度,两者相互配合,将事业单位本该具有的市场经济属性以及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完整的体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

  1. 对期初余额的处理。关于财政部印发的制度中明确规定,在执行新制度前,务必将原始账目重新分类归档,并以此作为衔接新制度的期初余额,统一归纳到财务会计科目中。在财务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于期初余额的审查科目要加倍重视,尽量避免在新旧制度交替、混乱时局的背景下,带来主观上营私舞弊、徇私枉法的现象,或客观上常规存在的细微问题。这就要求财务审计人员对该单位新旧制度调整的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针对具体的问题,通过准确的辨识和深层次的分析,加以行之有效的对策进行调整和处理。

  2. 核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科目。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分别设置了“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 等长期资产及其调整科目,如此变革,其一,可以体现出长期资产的初始规模;其二,可以反映出资产自身的账上价值,同时提升会计反映资产信息的质量,所以,务必高度重视。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对,旧制度时期对固定资产从采购之初的原始价格到使用年限等信息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审查,从而进行折旧清算。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当月开始记录,折旧被计入相关科目;无形资产同理。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载入的真实性及追溯阶段是否按规守理,尽量认真仔细,严令杜绝弄虚作假。

  3.“在建工程”的核算。对比新旧制度,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增设了“在建工程”科目,并在此下设“基建工程”科目,将两者整合,通俗地讲就是“基建账并入事业单位大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缩短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环节,提高了科目计入的准确度,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对财务工作的审查和监管。

  4. 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它能调控控制目标实行程度的增进还是减弱。若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加之控制目标薄弱的情况下,就会使流程无法正常进行或产生无效控制的情况。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为后续工作的执行做好铺垫,提供保障。另外,事业单位要大力推行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将公开支出权限放宽,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执行方案

  1. 同步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审计理念和审计方式。新制度的理念便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和现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完美融合,利用以往财务审计的工作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和调整,再结合绩效审计、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势,进一步对事业单位的全面工作给出最精准的测评。

  2. 设立财务审计工作的保障制度。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任何单位的正常运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财务账目出现了问题,作为为风险把关的审计工作来说,势必要对其进行纠错改正,力求将脱轨的财务链条及时修补。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高重视、高关注度的群体,财务审计工作必须被规划到年底工作核算的计划中,并在年底审查中,合理调配好财务人员和经费的使用情况,按规执行,仔细核查,对得出的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确保无误后,将其备案并作为素材提供给纪检监察,并以此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建设,促进提升领导的管理层次。

  3. 强化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培训。定期对财务审计人员培训,是促进专业审计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意识,牢记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最新财务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则,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只有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满足现行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对其日后的稳定运营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制度实施后,对事业单位财务审计人员来说,在综合业务水平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以突破自我、勇于进取的精神,加深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确保学以致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通过具体的着手点,如强化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审计效能,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综合业务水平,为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伟 .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浅析[J]. 财讯,2019-05-20

  [2]郭红梅 .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探讨[J]. 财务学习,2020-01-01

  [3]王西 .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的重点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03-01

  《浅析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来源:《财务与会计》,作者:孙嘉蔚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aihuailw/7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