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会论文

江苏职称论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发布时间:2015-09-12 10:49:35更新时间:2015-09-12 10:53:17 1

  会计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专业,会计研究的范围也很多,也要求必须谨慎对待。固定资产减值是会计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那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江苏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摘要】本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并及时计提减值准备。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同时也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累计折旧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述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判断依据: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测试

  1. 企业应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并计算其可收回金额。若存在以下问题,需计提减值准备。

  2. 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暂时不可能恢复;

  3. 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4.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损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该规定封死了减值冲回这一企业操纵利润总通道,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证。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是指当发现以前导致资产减值现象已经消失,资产价值回升,把以前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

  企业会计制度列举了8类资产减值准备,但其计提方法与会计处理也不相同。在新准则下,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商誉等均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资产负债表日应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分别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对累计折旧的影响

  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虽然有区别,但二者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1.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累计折旧会计核算的影响。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因为累计折旧是按月计提,如果期末或年终,对固定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那么从下一月开始,不应再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以后各期的资产负债表中,仍然应列示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但其余额均不变。

  2.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对累计折旧会计核算的影响。影响折旧的因素有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在计提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值和清理费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只能人为估计,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取决于折旧基数。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的必要性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是资产定义的要求。根据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是现实的要求。企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质量高则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减值判断的工作量较大。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范围广,类型和数量多,要逐项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工作量相当大。这使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减值判断的工作量较大。

  2.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较大。固定资产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计量难度大,而且时间和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二)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

  1.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国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较为原则化,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则比较全面和具体。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规范,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或者独立制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准则,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2.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转变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就会计人员而言,无论企业选用哪种评价标准,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为此,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同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也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产,201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12.

  [3]庄恩岳.会计陷阱与查账指导[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12,8.
  江苏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会计与经济研究》致力于会计理论前沿的研究,关注会计实践的发展,同时兼顾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最新动态。学报跟踪学术前沿,注重原创性研究成果,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坚持实证研究,重视规范研究,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结合,推崇学术的严谨性,注意培养经济理论与实务和教学研究工作中的创 新精神,同时也愿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片发表科研成果和论文交流的天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caihuailw/54339.html